【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热切期盼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期待中国同世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就要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西强东弱”不平衡结构对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形成了强大掣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对于营造有利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外部舆论环境至关重要。我们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和分众化表达,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真实、全面、客观的了解。
着力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就要立足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精神和思想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让中华文化真正走出去、走进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且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着力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就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们要深入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文交流活动,尽量使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间的人文交流,促进我国与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积极宣介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积极宣介中国人民长期秉持的开放自信、谦逊谦和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形象,尤其是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牢固树立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个形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高度概括了我国国家形象应该包括的基本内涵,表达上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逻辑上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有助于国际传播工作者在实践中廓清认识、找准方向,有助于世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着力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就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阐述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2021年2月,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个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中国故事,也是最可信的中国话语。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的核心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示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着力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就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当前形势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进入关键调整期,世界多极化特点更加突出。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特别是在西方主导国际舆论背景下,我们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主动设置议题,丰富故事元素,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大力提升中国媒体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引导国际舆论朝着有利于我国和平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进。(邢丽菊)
来源:学习时报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