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16日讯(记者 贾玉静)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氢能技术日趋成熟,氢能源发展速度空前。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力量,亦吸引国际能源公司赴华发展投资。日前,澳洲再生能源公司Climate Impact Corporation公司(以下简称“CIC”)携全球首个10GW绿氢项目GreenSpring(绿泉项目)来华,计划投资80亿美元,寻求“澳洲-日韩-中国”产业链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CIC是一家具备大型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及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和北京等地均设有办公室。其正在开发的绿泉项目位于全球最佳日照及地理条件之一的澳洲北领地州Tenant Creek, 占地200平方公里, 是澳洲目前最大、进展最快的全离网光伏制绿氢项目之一。据介绍,该项目规模整体10GW, 年产能40万吨氢,生命周期35年,将产生碳指标超6亿吨。
“绿泉项目在氢能领域前期布局已超三年,现在已经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日前,CIC董事长David Gree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考察团本次赴华,主要目的就是为绿泉项目寻找具有大规模供货能力的上游设备供应商,最终在澳洲实现产能共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通再生能源产业链,构建“氢能绿三角”
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发电后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能。因其制取过程中只产生水,碳排放可以达到净零,故被称为最纯正的绿色新能源,在全球新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全球首个10GW绿氢项目,绿泉采用离网光伏发电,由大气中捕水,电解制氢,合成下游产品包括甲醇、电燃料(SAF可持续性航油)和合成氨等全绿产品。产能除供应本国使用之外,主要将供应国外市场。
据CIC首席执行官杨浩锋介绍,绿泉定位全球最具规模的开放氢能平台,将依托澳洲、日韩、中国打通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其中,绿氢资源来自澳大利亚,下游需求来自日韩,设备等生产力则来自于中国。“换句话说,CIC将中国以及亚洲的供应链带到澳洲去制氢,做成下游产品再出口日韩。”针对这一商业模式,杨浩锋将其概括为“氢能绿三角”。
根据国际再生能源总署(IRENA)公布的氢平准化成本(LCOH),澳洲是全球产氢成本最低的国家。一方面,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高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极高的日照时长,全年可利用有效光照超过3,000小时,有利于光伏产氢;另一方面,比邻日韩等主要绿氢买家,距离最短且交通便利,使其具有运输成本优势。
今年,澳大利亚还宣布将拨款20亿澳元(约合14亿美元)支持可再生氢气项目,以推动其成为“氢资源出口国”。受益于成本优势及稳定的生产环境,澳大利亚被视为全球最适合绿氢产能建设的地区。
解决了绿氢资源,CIC将供应链锁定在中国,核心制氢设备即是电解槽。事实上,自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来,央企一头扎进氢能领域,推动制绿氢的电解槽出货量迅速提升。粗略估算,2018-2022年的CAGR达到88.8%,出货量直接从185MW飙升到800MW。
目前,在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碱性电解槽制氢领域,中国已占有全球40%份额。随着沙特、埃及、摩洛哥、澳洲等大型绿氢项目的推进,中国电解槽有望获得全球75%以上的订单。杨浩锋表示,CIC将帮助国内企业在澳大利亚建设海外基地,把中国供应链真正带到海外去。目前,参与埃及绿氢计划的中国能建国际集团正与CIC接触,有望对接其在光伏发电、风电、储能及制氢制氨方面的需求。
持续降本,2030年或与煤炭价格持平
事实上,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并非新鲜事物,该项技术在光伏发展之初已基本成熟,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
David Green告诉记者,很多地方制氢主要成本卡在电解水这一步,尤以电的成本为主。“绝大多数都接着电网,这就导致成本很高,涉及上游发电,电的运输、分发,以及整个建设成本,电力就占据了项目成本的60%至70%。因此,在光伏发电成本较高的过去几十年里,靠光伏发电制氢显然是不现实的。”
《迈向无碳未来—氢能引领去碳化进程》白皮书曾指出,现有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情况下,绿氢的生产成本高于灰氢、蓝氢。但绿氢有着更大发展潜力。因为绿氢的环保性、能源耦合性和生产消费灵活性都是最高的,除了过去因成本难以下降而导致经济性表现不佳之外,几乎没有短板。
为了节约成本,绿泉项目选择离网制氢的模式建设,不用接电网,采用了模块化生产的方式,每个模块集合“光伏发电+空气捕水+电解水制氢”为一体,不仅能降低约20%制氢成本,还极具扩展性,规模化后的经济性将得到大幅提升。David Green直言,由于技术先进、设计精密,绿泉为澳洲同类绿氢项目中成本最低,预计2025年成本为2.8美元/公斤,2030年成本将降为2美元,并逐步降至1美元。
谈及制氢降本的途径,David Green解释道,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不同,传统能源的资产是逐步开采出来,以成本价卖给客户;而新能源得重点是基础设施、设备。“利用规模效应,制氢的成本是下降的,未来两者替代,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包括整体运输成本、储氢成本都会下降。”
David Green同时强调,绿泉项目纯粹是一个商业项目,没有任何政府补贴。“这意味着当每公斤绿氢降至2美元时,基本上就跟煤炭能源持平了,之后会形成连锁反应,应用在传统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从而对整体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
全球氢能权威组织国际氢能委员会此前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8%,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氢能的普及将助力每年减少60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同时创造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
绿氢产业爆发在即,CIC抢占万亿市场发展先机
作为低碳排放的有效工具,绿氢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为了加速氢能产业布局,多国亦提出减免税收、增加投资等政策支持。但即便如此,也并不代表绿氢现在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商业选择标准。
对此,David Green指出,选择绿色能源,其实更多是出于对未来的考虑,如果想要让绿氢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客户的意愿尤为重要。
“例如,把绿氢成本降低到跟客户原本使用的能源成本差不多或者更低,这就意味着要更好的去设计和使用当地的资源,类似结合风光电能等。”David Green坦言,截至目前,绿泉花了6年研究项目策略,不仅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技术和执行框架,还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度连接。
以下游场景为例,绿泉因项目的独特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大的优势,有条件直接在现场进行各种可运输的氢下游产品的生产,如甲醇、合成氨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极大得节省了生产的运输成本。同时,CIC依靠对日韩新能源市场的长期耕耘,挖掘出这些市场巨大的潜在需求,目前已提前锁定下游买家订单,并与其中一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并消纳。
与一些传统能源企业依靠自身资金布局可再生能源项目不同,CIC利用资本的力量将股权与商业项目融资结合,实现产投联动模式。David Green表示,绿泉项目投资中大部分的债权融资来自于日本和澳洲的银行,股权融资的部分来自于澳洲的养老金,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股权基金也准备参与进来。
值得一提的是,绿泉之所以能集资金、资源、供应链、储备项目等优势于一身,离不开CIC多位创始人“带资进项”。官方信息显示,CIC核心团队拥有超过40年的大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经验。
未来,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氢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CIC作为其中重要参与者,以黑马之姿快速进入市场,致力于完善供应链,降低供氢成本,不断扩大自身优势,以期形成全球竞争力。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